城市,何者住宅,可解老无所依? | 房叔说No.423
共10盘预售公示、登记,列表见文末↓
上文提及,随着63-80婴儿潮全面退休,2022很大程度会成为中国城市深度老龄化元年。 很快,如今疯狂虹吸人口的千万级城市,退休老人会普遍面临如下的现实:
1、社会主要单元为核家族,即普遍两代3-4人组成的小家庭。子女和老人通常是分居的,或者异地,或者异房,或者干脆没子女; 2、子女普遍双职工,平常无法时刻陪伴左右; 3、更老一些,身体出现不适,社会养老资源普遍不足或代价高昂,笔者的爷爷辈有在北上专业养老机构,2-3w月度支出是很基本的; 4、老伴和本人迟早有一方会先离开,剩下一名老人独居; 5、护工找不到、不够专业、价格高昂、家长里短; 6、心理空巢,需要社会性的价值,有和人沟通的欲望。
7、回不到农村了,因为需要好的医疗资源,何况乡村普遍的空巢化。
当农村空巢老人的人伦惨剧频繁出现,换作城市,又准备好了吗? 忝问当今城市,以上7条,何者住宅,可解老无所依?
| PART 2 |
▲东京都内-大田-森山邸
森山邸是一组“集合住宅”,即“复数家庭居住于同一建筑物中的住宅形态”,顾名思义,除了老年独居的森山先生,还住有两名租客,共计三人;
任谁一眼看都能发现森山邸的特别,它被评价是“老年独居的最佳住宅案例”、“因应少子高龄化社会的城市住宅范本”、“21世纪最有启发意义的社会住宅之一”,这是笔者今天想介绍它的原因; 在一个迅速老化的社会,城市住宅应该有怎样的形态,回应老无所依。
作为05年建成的住宅,普利兹克奖得主SANNA的代表作,关于住在这样特别房子的一星期,被拍摄在纪录片《森山桑》中,感兴趣读者建议观看。
从电影我们得以知晓,这房子不是玩票,主人真住得不错,以下便是其中生活的展开。
▲森山邸模型
森山邸的平面非常简单,可以概为:把10个不同功能的房间视作独立的体块置于场地,体块之间种植绿植,形成房间群组成聚落,聚落身处自然,也身处城市之中。
▲特别的平面图
如图所示,森上先生自宅占其中的4个体块,有两个是他的租客,一位宅男、一位现充,有两个待租的房间,三人共用其余的“房间之间”;
▲盥洗室开始的一天
森山先生每日的生活非常简单,早起,从盥洗室洗漱开始,进入另一个房间,穿梭,在房间里,也在房间外;
▲自家窗口收快递
在地面料理杂草,在2层窗洞收快递,在其中一间的屋顶、自家花园看书、会客;
▲独居的日常
建筑的摆放方式特别,使得森山先生每天都需要在“内与外”的场所体验里切换,从房间出来,出了门了,但还在自己家中;
▲内-外-内
浇自家的树但好像在浇城市绿化,关上门沉浸在自己生活,在“房间外”,租客又变成了邻居,在共用的场地里聊天聚会。
▲自家的树or城市绿化?
夜里,和租客搞起“花火大会”。
▲自家的花火大会,邻居or租客?
这样的体验使得家、房间、自然、场地、社区、城市的边界异常模糊,老人可以轻易得到公共也可以轻易进入私密,可以足不出户、只关注天地和绿植,同时,身处东京都内老城区。
▲从城市直接走到自家wc
▲模糊城市与家的边界
以中心的浴室为例。如此私密的事情,因为摆放位置的精心,别的体块和树木的遮挡让城市过路者不可能看到其中,且房间内还有帘子,屋子和城市的边界设置绿篱。
| PART 4 |
▲森山邸内的自然
如果,租客变成两位独居老友呢?
3、4人抱团租住这样的住宅,似乎,我们也可以实现,不是吗?
在现代主义的教条里,我们通常被要求拥有「完整」的居住空间,以实现外立面面对城市“所谓的几何美感”;
我们总是有一块土地,用其中1/5的土地,插一根筷子楼,把人的生活叠放起来,剩下的3/5种树,1/5走路停车,抹杀邻里、人居尺度变形、难摸到自然、锁在笼子里......
也许年轻人喜欢更封闭更宅,但老人更多的需要打开。
我国城市有更多的土地资源、更多的建设指标、比东京低得多的居住密度,但对于单位土地可以实现的居住承载力许多人却毫无概念;
城市是需要高密度建造,但密度高不是楼高,像杭州这样的城市,算上所有公建,平均8层足够,为什么要盖满22-33层的高楼,每个小区空出3/5以上的城市场地?
我们曾经有过学习当年社会主义住宅的时期,它不是一无可取,比如采荷就还残存着极好的适老开发改造的基因;
▲采荷社区,还保留着社会主义住宅的社区精神与邻里
全面转向西方现代主义建设后,才20年,喜新厌旧的城市如今住宅的结局,早有无数案例,笔者也曾写过(预言与往事,一座高楼的一生 | 房叔说No.412);
我们只是太快,还来不及经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来不及丢掉粗糙的思考。
当然,国情可以解释一切,但是人类都会老。
笔者的父母即将全面退休,作为一个公民,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:
城市里,注定90%的家庭的归宿是居家养老,荒了农村败了乡镇后,我希望老去的时候,城市确实令生活更美好,而不是在世纪中叶一人养一老的窘境里,笃信养儿防老的神话;
无人与我立黄昏,无人问我粥可温。
| PART 5 |
▲森山邸的夜
人的生活或许并不需要被规定得绝对工整或开阔,反倒是在城市里的人们,一方面贪恋着方便的服务效率,一方面寄情于某种敞开于自然的想象,渴求着某种框景下的回归乡村与邻里。
▲框景里共存的城市与自然
在17年前建成的森山邸只是当时未来、如今生活的一个启示。
在即将老去的社会,适老化改造的投入,低密的社区住宅,靠近自然的养老住宅的稀缺程度比保障房也不遑多让;
现实中有部分开发商作了这方面的尝试,但经营和盈利模式仍需突破,老年旅游地产做得好的案例也寥寥无几;
最近,注意到母亲的白发,站在老人的立场,便写了这篇不合时宜。
▲在平和里孤老逝去
房住不炒,行半途总是容易,探索“房住”的价值并让人看到,才显珍贵。
有心追念花开,无人敢问叶败,怕看叶落无声,回忆起整片树林的青春。
2022杭州地铁楼盘图(3月版)
房叔说 | |
房叔选房 |
点个在看,让房叔更好。